第四章 圣人谋事,预则立-《鬼谷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延伸阅读

    “圣人立事,以此先知而揵万物。”聪明的人做事一定要有先见之明,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策略,包括“揵而内合”“揵而反之”“飞之”“迎而御之”“因危与之”,等等。

    拥有先见之明,在生活上才能避凶趋吉、趋利避害,在工作上才能事半功倍,在敌我斗争中,才能先发制人、克敌制胜。

    在吴越交战之时,吴王夫差活捉越王勾践回国。吴王军师伍子胥,力奏吴王杀掉勾践斩草除根,但吴王不听,并且最后还将伍子胥处死。临刑前,伍子胥嘱咐将其双眼高挂城楼,他要亲眼看到越王勾践反攻回来。后来,勾践卧薪尝胆,“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”,振兴国政,结果果然“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”。

    夫差不仅没有先见之明,而且刚愎自用,不听伍子胥先见之良言,结果放虎归山,为越所灭。

    拥有先见之明,不仅可以取得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,还可以明哲保身,在尔虞我诈、钩心斗角、明争暗斗、纷繁复杂的官场上保全自己。

    张良素来体弱多病,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,天下初定,他便托词多病,闭门不出。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,张良逐步从“帝者师”退居“帝者宾”的地位,遵循着可有可无、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。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,张良极少参与谋划。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,张良也恪守“疏不间亲”的古训。

    当初汉高祖刘邦在论功行封时,曾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,张良辞让,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(今江苏省沛县),刘邦同意了,故称张良为留侯。

    张良很有先见之明,深谙“狡兔死,走狗烹;飞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”的哲理,而且他深知刘邦的为人,所以选择了功成身退,因此避免了韩信等人的悲惨命运在自己身上上演,可谓高明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