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于是,这里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。 除了租地之内,李朝其它地方的矿产业和林业等也都发展迅速,大明帝国鼓励对外开采,所以对外购进入的矿产有着一定的优惠政策,使得这边的采矿业非常发达。 不管是什么行业,只要发展起来,肯定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,而且还是会给李朝带来一定的税收的。 因而,在这样的好的条件下,它得以迅猛地发展起来。 一起得到发展的还有扶桑地区,只不过,相比于李朝,那边发展的更加缓慢,最发达的还是当地的风俗产业,以至于为了规范其产业,不得不由大明帝国这边进行指定一些消费场所,以防止可能产生的疾病。 两地的捕捞业也是非常发达的,得益于大明帝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,各家各户也不要等到过年才可以吃一次鸡鸭鱼肉,平时也可以隔三岔五地来一顿鱼肉了。 所以,大明境内的海产品消费数目每个月都是呈指数式爆发增长的,当然,除了鱼肉海鲜之外,什么鸡鸭牛羊之类牲畜也是需求量非常的大。 崇祯时期还是小冰河时期,很多地方可能减产甚至没有产量。 崇祯二年设立了“农业种植受灾赈济专项款”,作用就是专门用来给那些受灾的民众给予补贴的。 这样一来,虽然可以减少伤农的情况,但对粮食的产量无济于事。 增产是唯一的解决途径。 耕地面积在官府的推行以及煌夏粮食商会的专门引导之下,直接在原来的基础上暴增三成。 三成,这个数字很多了,毕竟基数在那里,就这些土地,耕种用的农具和耕牛等都是不够用的,需要快速地增加。 解决粮食危机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增加其它食物的占比,其中从外面输入的农副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就是相当重要的一项。 其实单就捕捞业一项,大明开海之后,沿海地区的人基本上就不会出现饿死的情况,除非是那种非常烂的,否则但凡是有胳膊有腿,不说跟着船队一起出海,就是在海边捡点东西,也不至于饿死。 尤其大明帝国还开办了那么多造船厂,各处港口日渐繁荣,只要卖点力气,就能够活下去。 对比周边的国家,比如李朝和扶桑人,大明百姓绝对是生活非常幸福的了。 底层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差巨大,此时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也是非常的明显,这就难怪朝鲜国主李倧会露出那样的目光了。 这个小弟,当定了! 而扶桑慑于大明帝国的强大,则是对被占领的地区彻底放弃了收回的打算,至少短时间之内是没有了。 阅兵式完满的结束,唯一让朱由检感到遗憾的就是萧升没有在这里。 大明帝国已经进入了崇祯三年,西历1630年。 天灾依旧不断,但四方的外患都已经平定,内忧也解决了大半,百姓不说全部都可以在这一次大灾之中安然度过,但至少不会出现大乱和人吃人的惨剧。 这段时间,朱由检虽然说没有夜以继日地为大明复兴而努力,甚至于每隔两三天都要到现代喝着雪碧,吃着炸鸡躺一天,但也是付出了很多。 有今天这样的成就,大明帝国的工匠,科学家,士兵,官员等等众多百姓的功劳占九成九,另外百分之零点九的功劳是大哥萧升的,至少还剩下百分之零点一的功劳是属于他的, 这千分之一的功劳,他是问心无愧的。 所以,今天看着这一场恢宏的阅兵式,他并不像上次那么激动,却更加自豪。 崇祯三年年初,有着两件大事要做。 第一件,关于税制的改革,推进“士绅一体纳粮,土地联产承包”制度。 朱由检自打进入现代,看到了那些士大夫所做的一切的时候,就一直想要动一动这些人的利益。 从最开始的教育制度改革,到后来的开海,都是对这些人的打击。 如果是之前,他们肯定会跳出来搞事情,可是在朱由检掌握一支大军的情况下,敢于跳出来的人都已经被料理了。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天道军的肆虐之下以及军改的过程中被问罪,直接削弱了士绅阶层近半的力量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