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就连朱元璋也是目不转睛的看向苏闲。 这个问题的答案,可不是在海边,需要大海才能实验,而是当下就能亲眼所见! “如何去除杂质?”朱标已经等不及,索性直接问出口。 “用石灰以及草木灰!” 还是那些原因,化学反应在这个时候根本没办法说出来,什么海水之中可能有铁、氟、硫酸盐等等元素,加入碳酸钾和氧化钙能和以上这些发生反应等等之类…… 脑海里闪过这些有的没的。 苏闲则继续说道:“往卤水之中,加入石灰和草木灰,不仅可以吸附杂质,而且可以加快盐晶的析出。所得到的盐,要远远比一般晾晒乃至煎煮得到的盐,更为纯净。” “杂质被去除后,则更不会出现中毒的问题。” 一边说着。 苏闲也是说做就做,直接将石灰和草木灰,倒入最中间的盐池内,然后搅拌均匀,接下来就又是过滤筛选的过程。 “当然,添加它们不要添加的太多,最好是提前制作成浆液,然后倒进去……继续等着晾晒即可!” “还有一种办法,则是在第二种选取沙土的过程中,直接就将石灰以及草木灰放入里面,这样一来,冲出来的卤水,也可以直接晾晒。” “等到一定程度时,盐晶也会出现。” 苏闲一边说,一边做,由于曾在家中这种过程就做了很多次,所以苏闲也是信手拈来。 将过滤好的盐水,重新选了一个池子,去晾晒乃至炙烤之后,肉眼可见的,一层层细白的晶砂,已经隐约的出现水底。 看到这一幕,朱元璋父子再也忍不住,连忙凑近观看。 不知道持续了多长时间,等到盐晶出现的越来越多后。 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。 “不行,晾晒太慢,现在把这些全放在铁盘上,给咱尽快煎烤出来,咱要见见这些新盐。” 显然他最为关注的,还是盐的提纯办法。 而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,这种事情竟然如此简单,根本不需要之前,大费周折。 随处可见的石灰以及草木灰,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? 而高符在这一刻,也是无法淡定。 连忙挥手,甚至自己亲自带着那些公公,找了个铁盘,将这些盐水舀入铁盘内,旋即放在火盆上,开始小火煎水。 待到水汽被蒸发的越来越多,肉眼可见的白色精盐,已经占据了眼眶。 这一刻,甚至连高符也无法淡定。 因为是他们亲自,带着下等盐来的这里,也是亲自看着,苏闲怎么“浪费”,将这些盐全部化成了盐水。 之后又再次见到,眼前的这一幕。 当下,高符激动的无法言语。 “陛下……陛下!真是神了,真是神了!奴婢们刚刚带来的,明明是这些下等盐啊,结果现在,变成了上等盐,不!比上等盐还要纯粹。” 听着他还要絮叨,朱元璋已经无法忍受。 等到冷却后。 他让那些公公,将这些精盐取出来,然后亲自伸出食指,蘸取了一些盐,然后伸进嘴里。 “好!” 朱元璋的眼睛,似乎猛地大亮,“没有了那么苦,和上次咱尝到的大差不差。” “真有这办法!真有这办法” 忽然。 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,很快转头看向四周,“尔等的嘴巴……” “皇爷,咱们什么都没听到!” 另一边,常茂吓得大叫,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方法,关键是还他娘的如此简单,但凡看到,只要传出去,恐怕就会有无数的私盐贩子效仿。 到时候私盐比官盐再好再便宜,那盐引这国策,也算是半途而废了。 一时间,随着众人赶紧表态。 朱元璋反倒是沉默起来。 因为他忽然发现,如果真的要大范围的制作精盐,那么这个方法根本瞒不住,势必有很多灶户会知道。 而一旦如此,不还是误了国之大计! “不行!” “不对!咱高兴的太早了!” 此刻,朱元璋已然明悟,他猛地转头看向苏闲。 “如果这些方法真的要大范围使用,那接下来,大明百姓的确可以不用为食盐发愁。” “可是,朝廷要愁了!咱要愁了!” 苏闲知道,此时此刻的老朱,心里想着什么。 要知道。 盐引……是国策! 这个国策可不只是让你今年多制造一些盐,制造的越多越好就是好的! 而是需要“定量”,就如朱元璋所言,朝廷基本每年的食盐产量,是大明百姓人数的十倍! 这样一来,除却百姓每人每年所需的五斤以外。 还有一半。 第(2/3)页